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365终身代理 > 新闻动态 >

整编74师,国军五大主力之一,为何要不惜代价在沂蒙山区消灭它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0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孟良崮战役:一场改变战局的生死较量

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,解放军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,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。参与主攻的五个纵队伤亡极大,部分连队、营队几乎全员牺牲,华东野战军(华野)战后不得不休整许久才恢复战斗力。这样的牺牲让一些人产生疑问: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,究竟值不值得?

整编74师:从抗日铁军到御林军

整编74师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74军,下辖51师、57师和58师三支劲旅。

- 51师最初只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后备补充旅,但在旅长王耀武的严格训练和出色指挥下,战斗力迅速提升,曾在赣东北与红军激战而不落下风。后来,补充旅升格为新11师,最终改编为51师。

- 58师原本就是精锐部队,1935年经过整编后,装备更加精良,士兵素质极高,战斗力堪比当时最精锐的“德械师”。

展开剩余73%

- 57师更是以善战闻名,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,以8000余人硬抗日军3万人的猛攻,坚守城池,最终取得辉煌战果,被誉为“虎贲军”。

在抗日战争期间,74军屡立战功,歼敌无数,被称为“抗日铁军”。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将其调至南京担任卫戍任务,因此又被称为“御林军”。

解放战争中的骄兵悍将

1946年,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,装备进一步升级,成为国民党军“五大主力”之一。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,性格高傲,对解放军极为轻视。

在苏皖战场,张灵甫率部猛攻解放军,尤其在淮阴一战中,他的部队率先攻入城内,迫使解放军撤退。随后,他又在涟水与解放军两次交锋,第一次双方势均力敌,第二次他出奇兵侧击,解放军被迫转移。接连的胜利让蒋介石大喜过望通令嘉奖,并将战报传阅全军,整编74师一时风头无两。

孟良崮:傲慢的代价

1947年初,解放军主力集结山东,张灵甫率部入鲁,参与对华野的“扫荡”。由于此前屡战屡胜,他愈发轻敌,不顾友军配合,孤军深入沂蒙山区。然而,这一次他低估了解放军的决心和战术能力。

华野迅速抓住战机,将整编74师合围于孟良崮。经过五天激战,这支国民党王牌部队被全歼,张灵甫本人也命丧战场。

战役的意义:从战术胜利到战略转折

尽管此战解放军伤亡惨重,但战略意义极为深远:

1. 士气与信心:歼灭整编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,极大鼓舞了解放军的斗志。

2. 战略主动权:此战标志着解放军在山东站稳脚跟,国民党军从此陷入被动,难以组织有效反击。

3. 战术升级:孟良崮战役是解放军从游击战转向大规模运动战的关键一战,为后续的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国民党曾重建整编74师,但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全歼,其军长被俘后选择加入解放军,最终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历史的评判

整编74师在抗战中功不可没,为民族存亡浴血奋战。然而在解放战争中,它沦为反动派的工具,站在人民的对立面,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。这场战役证明,正义之师不可战胜,而背离人民的军队,即便再强大,也终将失败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中新健康丨药企为何“押注”北京?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365终身代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